首页 >> 心理与生活 >>育儿心理学 >> 从巨婴国里的药家鑫父子来看巨婴
详细内容

从巨婴国里的药家鑫父子来看巨婴

121.webp.jpg





巨婴时代 



我们90%的爱与痛,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——大多数成年人,心理水平是婴儿。这样的成年人,是巨婴。

——武志红《巨婴国》


122.webp.jpg


还记得药家鑫么?



药家鑫死后,药卫庆开过一个微博:“药家鑫的事情上,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,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,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,不懂处理,最终酿成大祸。”


小学一年级,药家鑫的同学逼他被自己,不然就要给一块钱,药就背了。老师找他父亲过去,把对方的家长也叫来,让他父亲处理。药卫庆说:“孩子就是玩玩儿,小事情不用计较,背就背一下嘛。”


中学时候,有学生把药家鑫的头往墙上撞,他不敢告诉父母,也不敢去学校。


药家鑫的母亲说儿子的个性太“奴”,懦弱的意思,“怕男的,尤其怕他爸。”


药卫庆说:“因为我,当兵的可能都有点….自己说了命令性的东西,你该干啥干啥,我也没给他说什么理由。”


药家鑫在庭审时说:“从小,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,经常想自杀,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,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。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,觉得别人都很快乐,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思。”


“我心理可能扭曲了”


药家鑫对父亲的意志有过一次反抗,中学上了法制课后,他拿着书说爸爸压迫他,管制他。药卫庆陪着儿子翻了一遍书,告诉他:“我是你的监护人,当然要管你,不然你犯了错误就要我来承担责任。”


药卫庆说这么多年他都没有鼓励过儿子,“他非常热衷的事我都会打击他,就是不让你过热,给你浇点凉水,不要那么过激。”


“我可能说话有点尖酸,我对别人不会这样,因为我想让我儿子好,一针见血地扎到要害,他可能很痛的。”说完他又补了句:“但是过后去想想我的东西,都是比较正确的。”


123.webp.jpg


药家鑫临刑前,他们见了一面。


药家鑫对他父母说,不要怨任何人,一切都是他的错他有罪,愿以赎罪。


但这一句话让药卫庆突然心生疑问:“他这句话太成熟了,以至于我不相信是他自己的想法,难道他能比他爸还成熟?”


这这心态下,听到药家鑫说死后要捐眼角膜,心里很不受用,觉得可能是别人授意的,他说:“你不能捐,你的身体每一部分都是父母给的,完整来就要完整带走。


药家鑫说了好几次,每次都被他顶回去,因为网上有人说他是军队高层、干预司法,叫他“药狗”、“人渣”,他心里不平,越说越激愤,两眼圆瞪:“你捐了以后,人家用上你的器官,再有什么事,我没有连带责任我都受够了。”“把你的罪恶都带走,不要再连累别人。”


当时药家鑫没有再争辩,说:“好,我听你的。”


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,听了他爸的话。



中国式巨婴


尽管药家鑫当时已经大三,但他依然是婴儿。一直在军人父亲的高压生活下,从未有过自我意识,一切的决定都是父亲替他做的。他甚至在生命的最后都没有自己身体的支配权,他虽然专业排名第一,但说到底,只是父权下的傀儡。


他符合婴儿的两大特征:服从、冲动


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巨婴。


之前《变形记》上,有个16岁的少女,分分钟刷新了网友的三观。


她生活不能自理,姑姑帮她剪趾甲,妈妈帮她穿衣服、穿袜子,卷裤脚,就连吃饭都要阿姨喂。


录节目前,她妈妈一边喂她,一边担心:去到那边就没人喂了。


她可以将20块钱买进的手机壳,以2元的价格转手卖掉。


事后为了庆祝自己做生意赚了几十块钱,轻轻松松吃掉一顿数百元的宵夜。


最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的是,她的父母认为,这并没有什么不妥,女孩就是应该“富养”。


这一类人在我的生活中太多了。由于父母照顾的细致入微,养出了自理无能、凡是靠要的儿女。即使硕士毕业,也从未真正脱离爸妈,拒绝以自己的力量直面社会。


他们复合婴儿的两大特质:自私、自恋


以上两种巨婴的父母看似截然相反,一个以打击为主的专职教育、一个是包办一切的溺爱教育,其本质是相同的,就是父母有着高控制欲

“控制型父母+没限度的娇养=一个一辈子无法断奶的巨婴”。


中国式巨婴就是这么炼成的。

123.webp.jpg

我们都生长在“巨婴国”


随着武志红先生的力作《巨婴国》的问世,“巨婴”一词又跃入大众视野,婴儿和巨婴都有三个基本心理特征:共生、全能自恋和偏执分裂。照书中所述大部分中国成年人的心理状态还处在第一阶段。


6个月之前的婴儿,认为自己和整个世界浑然一体,一切需求都会被母亲满足,“我就是妈妈,妈妈就是我”,不需要沟通就知道你是怎样的,这是原始的共生。


在心理学的角度,“六个月以后,孩子还和妈妈共生在一起,或者妈妈和孩子共生在一起,这都叫作病态共生”。由于传统家庭模式的传承,现在大部分中国人心理发展水平普遍没有超过6个月,还停留在共生期。病态共生的表现,没有界限、以己度人、统一思想等。


而我们所知的“妈宝男”,也是与母亲的共生关系没有脱离,妈妈永远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小宝贝,孩子也认可这种状态,导致进入社会、婚姻后出现很多问题,甚至婚姻破裂。


6个月前,婴儿还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世界就该按其意志运转,“否则就会变成魔,恨不得毁了世界,或者毁了我自己。”武志红指出,全能自恋是巨婴最核心的心理,也是中国人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根本原因。


“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,中国女人多有皇太后梦,这个梦的原动力,就是希望自己拥有无上权力,要整个世界围着自己的想象转。”正因如此,《甄嬛传》、《芈月传》等影视剧才大行其道。


经常见诸报端的老人倒地后反讹好心人的新闻,武志红认为也是巨婴心理的典型体现。“必须要找一个对象去归罪,这样他们的世界才能从失控状态恢复到控制中。所以,谁靠近他们谁最容易倒霉。”


而一旦共生关系破灭,全能自恋的意识被打破,自恋性的暴怒和失望随之而来,婴儿和巨婴都会产生偏执分裂的心理。“中国人普遍喜欢走极端,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还以为是对的。”

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称自己为“宝宝”,动不动就是“宝宝心里苦”,一犯错就借口说“人家还只是个孩子啊”。如果这一切放在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身上,我们大可置之一笑,保持宽容心,可是如果这些话是从一个个成年人口中说出......还真让人有点恶心。


“生命都是要被看见的,而且在生命的最初,是要被别人看见,这样黑色的生命力就会变成白色的生命力。”巨婴倾向越明显的人,通常就意味着早期作为婴儿时,得到的满足比较越少。


“所以我觉得中国人都是倒着养的。”

在一次演讲中,武志红这样总结。


一岁前,孩子需要充分满足他的依恋和自恋时,母亲因为工作繁忙或是育儿知识缺乏,导致婴儿早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,有些孩子甚至还遭受过严重的母婴分离,比如一直都是隔代抚养,或者给保姆养等。


等一岁到三岁,孩子自我意识萌发,逐渐进入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,不断说“不”、“我来”时,父母对他的控制反而增强,“你要听我的”。


六岁后,孩子需要往独立、自由的空间生长时,父母、老师、社会又要求他们“听话”。及至成年后结婚生孩子,父母又干预他们的恋爱问题,有些人甚至在孩子结婚后还放心不下,坚持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。


“做你自己。最初是全能自恋的能量,后来是自恋的能量,再后来是性格攻击性能量——让它们表达出来,真实地活着,才可能把能量驯服。否则,这些能量一直都压抑着。展开自己的心,按照自己的心生活,这样才能成为成熟的人。”这是武志红对破解巨婴心理的建议。


不过他也提醒,不要想着帮巨婴长大,否则就是太自恋了。“成年人之所以是巨婴,一个原因是,希望能有机会再退行到婴儿状态,被好好满足。”




《巨婴国》写完后,武志红也认为自己是从心理学角度,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做了解析。“我们就成长在巨婴国。”


他说,50后到70后是假成人、真巨婴,80后到00后则从内到外都是巨婴,“不然哪来这么多‘宝宝’的流行语?”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技术支持: 007代办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